第十九章 旧臣之女,书案初谈
第十九章 · 旧臣之女,书案初谈
窗外风动,午后的阳光洒在书案上,映出一层静金色的光晕。 婉儿磨好最后一滴墨,正欲退下,那主帅却抬手示意:「留下。」 她一怔,随即平静地站定,抬眼看他。 「婉姑娘并非常人,既来我营中,何不说出真名实姓?」 语气并无诘问,却透着沉稳的洞察。 婉儿微抿唇,指节轻握了下袖口,片刻后轻声道: 「婉儿,姓黎,小名婉婉。曾是雍京左丞相黎忠之女。」 她语气极轻,却如一颗石子落入深井,在这片沉默的书房中泛起不易察觉的波纹。 主帅的手指停在案上的半张兵图边缘,墨未乾,他的眼神深了几分,缓缓道: 「原来是黎公之后,怪不得鑽研田法。」 「我与令尊……曾于三年前共议北线粮道之策。他是当今朝堂少有的清正之臣,我……记得他。」 婉儿静静垂眸,声音中隐有一丝颤: 「我也记得……他回家总说,北方有个年轻的裴姓边将,武中有谋,不似庸流。」 她抬眼,眸光与他撞上,语气淡淡带笑: 「如今想必就是大人您了。」 他望着她许久,眼底似有情绪翻涌,却始终无言,只是长长呼出一口气,缓声说: 「天下若无变,我该与妳父再议十年国策,而不是如今……在这乱世边境,见他女儿独自流离血雪之间。」 他说这句话时,声音不重,却让婉儿心口一震。 两人沉默片刻。 他收回视线,抚案而坐,忽又问:「那妳,今日站在我义军营中,可知我义军为何起义?使命为何?」 婉儿垂眸一笑,语气坚定: 「婉儿自幼从旁听父议政,识图、明阵、知民情,也知雍朝如今之腐,非救不可。」 「若主帅不弃,婉儿愿为一笔、一言,助君起义——讨无道,救苍生。」 裴帅听了满意的笑道:「以后唤我裴将便可。」 那一刻,书案上的阳光微动,风拂过案旁残墨,将一角图纸吹起。 他看着她,接续沉声道: 「雍朝如今已是名存实亡,太多迂腐和无能之人,百姓的苦无人见、,此朝不废不立。」 「现正是我营中急需用人之际,我信妳能带来助益。」 「此间不是宫闱,也非王帐。」 「在我营中,妳不必低头。」 「从今日起,妳为帐中一策士。」 她微微一愣,随即俯身行一礼。 不是奴,不是妾,而是「策士」。 这一声「不必低头」,在她听来,比昔日的万千温柔还要贵重。 她愿意信这个人! 心头一横,婉儿跪下。 「婉姑娘,妳这是何为?」裴玄一惊。 「裴将……婉儿有一事恳求。」 她语气不疾不徐,却自有一种从容自重。 裴玄望着她的眼神稍稍柔和:「先起身吧,说来听听。」边说边把婉儿扶起。 婉儿轻声道:「您已知我是左丞相黎忠之女。先前我被俘虏,而我爹爹的府邸被焚,他在雍京破城便下落不明。日前才有人送密信予我,方得知爹爹如今躲到城外静养……。裴君能否帮我查查,我爹爹的下落?」 她说话时神情平静,却掩不住眼底的焦虑,那是一种忍了许久才终于说出口的盼望。 「婉姑娘,方才已提,我很是敬重令尊,即便你未求于我,我也会力帮到底。」 他语音低沉而稳,话语间一直让人有安心的感觉。 「我会派人查清令尊所在,三日内给妳准信。」裴玄起身,目光落在婉儿微颤的手指上,语气稍软,「若消息属实,我陪妳一同去。」 婉儿怔了一下,旋即红了眼眶。 「多谢裴将……婉儿铭感五内。」 三日后,探子回报确认,有座隐于山林间的破庵,正安置着一位名唤黎忠的汉人旧官。庵中老僧言语间对其颇为尊重,似是识得其来历,裴玄当即定下行期,亲自陪婉儿动身。 清晨时分,细雨绵绵,山道蜿蜒,马蹄声沉。婉儿坐于马车中,手中握着父亲旧年留下的一串玉珠念珠,紧紧不放。裴玄策马在侧,虽未多言,却以自身行动表达了最深的支持与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