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2章
第162章
傍晚时分,又下着雨,天色显得格外阴沉灰暗。 赵简一声令下,聚在渠畔冒雨挖淤清理河道的役夫们停下劳作,如潮水般向堤岸涌去,各自寻找窝棚避雨。 徭役们自备粮食,窝棚上方飘起稀稀拉拉的炊烟,有人用极为简陋的炊具煮起半锅粥饭,再往里扔上一把野菜干,也算热气腾腾的一餐。 更多的人没有炊具,只能从行李中间拿出冷硬的干粮,掰上一块,就着陶瓮中接来的雨水,勉强果腹。 冰凉雨丝飘在唐关脸上,他望着东倒西歪蜷缩在窝棚下避雨休息的百姓,神情莫测,寒潭般的双目中隐约透出几分悲悯。 同样是天覆地载的血rou之躯,他们也受风吹,也遭雨打。 应朝廷征召自备饮食前来修渠,朝廷却连他们的性命安危都无法保证,简直荒谬。 张重稷不知从何处掏出一只小火炉,还有成套的茶具,在周围尽是役夫的窝棚下煮起了茶。 旁边的大汉嘴里叼着馕饼,取笑道:“嚯,咱这儿来了位公子,在这黄泥汤里煮上茶了。” 张重稷并不答话,安安静静等水开,目光偶尔投向唐大人。 见他独立雨中,便知广通渠的事他定会插手到底,张重稷略有动容,微不可察地轻轻叹了一声。 火炉里面不知燃的什么,温度逐渐升高,经久不熄,窝棚下的役夫们聚过来借暖,“小兄弟,这茶煮好后能否分我们一口?” “嗯。”张重稷向旁边让了让,腾出大片位置给他们。 赵简和都水监使者林征走向唐大人,后面还跟着几名刑部和京兆府的官员。 “天色将晚,雨势不歇,不如大人您先休息用饭,下官请了刑部和京兆的同僚,让他们先看看此地蹊跷。” 唐关摆手,“我与你们同去。” 然后唤鹿鸣过来,低声道:“带人架锅煮粥,分给役夫。” 这些徭役睡觉蔽身的窝棚四围敞开,晴日尚可,在湿冷袭人的秋雨下,便很是难捱。 煮粥给他们驱寒热身,虽是再微不足道不过的小恩惠,却也聊胜于无。 “大人......”林征听了不由拱手阻拦道:“此地远离村镇,粮米有限,怕是供应不了这么多人。况且各衙的度支花销皆有定额,若是平白多上这么一笔,下官们不好交待,还望大人见谅恕罪。” “算我借你们的。”唐关脸上依旧是不辨情绪的冰冷严肃,向诸人道,“走老夫的私账,两日后返还。” 太傅大人大手一挥自掏腰包,不从他们嘴里抠食,众官自然没什么好说的,皆应下借粮之事。 此地聚集的役夫有两三百个,其实算不得多,但也不少,鹿鸣火速遣人回府运粮。 唐关高居庙堂久矣,十余年不曾亲身接触民生,从邸报和朝堂上看到的、听来的到底肤浅。 此番乍见徭役们的辛劳,他心觉愧领俸禄,心底更是十分罕见地生出一丝悲凉迷茫之感。 他在朝为官二十四年,位极人臣,屈指细思竟好像对天下黎民毫无寸功。 即便曾有过一些为人称道的“善政”,也只是惠及一方,奏效一时,芸芸百姓依旧凄苦。 又想到常盼望他辞官的宝贝,唐关只得暗自苦笑。 空受百姓供养,却在国子监蹉跎数年,今后不为他们略尽些绵薄之力,何来颜面安心退隐? 唐关只恍惚一瞬,便又将思绪收归到眼前事上。 徭役们言称“有鬼”,再加上张重稷主动现身到此,想来广通渠必定牵扯到些“怪力乱神”。 既然如此,唐关当然不会贸然带人前去犯险,而是打算借一切可借之力,用一切可用之兵。 张重稷劝阻未果,却没有离去,不是为了助他就是别有打算,他又何必客气? 广通渠生变的缘由,只怕张重稷心里有数,正应该向他询问一二。 唐关走向张重稷所在的窝棚,“张博士,可否助我?” 张重稷扔下煮到一半的茶站起,点头,“我定会护大人周全。” “多谢。” 即将靠近渠边的时候,张重稷突然取下一直背在身后的斗笠戴上。 这是为了方便施术?唐关心生疑惑,却按下不表,率众直抵事故频发之处。 “大人您看,就是那里,十分怪异。”赵简为唐大人打伞,指着靠近渠畔的一处水面道。 唐关顺他所指看去,那里的水并没有顺流而下,仿佛被什么东西截流了,原地旋转。 “下面是漩涡?下水清淤的人被卷入其中了?” “不是......” 赵简正要解释,只见水面陡然变化,竟像烧开的水,咕嘟咕嘟冒起泥泡。 泥水不断沸腾,水位不停升高,汩汩涌上发黑的淤泥。 空气中弥漫的泥腥气浓到刺鼻,隐隐透着诡异不详。 “就是这样......不好!”赵简慌乱不已,脚下险些一滑,拽起唐大人就要奔逃,林征等人也即刻拔腿后撤。 张重稷稳稳立在水畔,赵简见他不走,回头大喝,“这位博士,快跑!黑淤泥出现,就要死人。” 唐关被赵简强行拽出几步才止住步伐,他将胳膊从赵简手中抽出,淡定沉稳地掸掸衣袖,“休要惊慌。” 随即准备看张重稷如何行事。 他的声音不大,赵简和吓得疾驰出去十来丈的林征他们却仿佛吃了颗定心丸,一个个虽不免脚步踟蹰,最后也都回返身躯,重新站回他身后。 此时天更暗了些,远山轮廓在雨幕下渐渐模糊。 张重稷没有使用符咒,而是手中捏诀,片刻后他掌心飞出一道光网,在空中逐渐放大,直到笼罩半个水面。